第三组广告
  • 内容详情

  • 长篇连载(27)

    寻找(上)

      作者:张贵清

    古郡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坐落在古郡县西面安乐窝的山上。这里翠柏掩映,明代建筑的寺庙保存完好。古代的大文人邵伯温,曾在此居住过,后来,邵夫子把这里命名为“安乐窝”。这里空气清新,山花遍地,确实是个好地方。县医院将此古代建筑作为医院使用,这古色古香的寺庙环境特别安静。

    吴为在这个时期的学识是突飞猛进的。由于他好学,对什么有益的东西都感兴趣。他所住的二楼宿舍旁边是医院的化验室,他也常去看看,特别是带他的老师贾延年是一个有抱负的人,让他更加发奋学习。

    贾延年不仅能开展普通外科手术,还到当时的四川医学院学习脑外科手术,学习回来就开始开展脑外科手术。脑外科手术,即开颅手术,为那些头部外伤有颅内出血的患者打开颅盖骨进行止血清创术。当时,在一个县级医院能开展此项手术的人极少。

    吴为学习进步很快,在贾延年的带领指导下,有一些手术贾延年叫吴为当主刀。吴为很快也掌握了阑尾切除术,疝修补术等技术。当时,县医院的普通外科和妇产科没有分家,吴为也学会了剖腹取胎术。当时的基层卫生院设备条件是非常简陋的,和县级医院无法相比。吴为想,有一天他能到县人民医院来工作多好啊!但他知道,那是不可能的,县医院来的全是大学生,而吴为是一个初中文化的人,大学的门都没有跨过一步。他心里非常清楚,要想进县医院工作,那等于白日做梦。

    半年后,吴为学习结业了。他回到了金子井公社卫生院,继续在门诊当医生。他很想把自己所学的外科手术应用到临床上去,可这是基层卫生院,外科病人少,条件也极简陋。金子井卫生院有一个手术室,卫生局还给这个重点卫生院配备有外科手术器械。学习与现实是两回事,吴为学到的外科技术只能做摆设。吴为为此怏怏不乐,觉得学了技术回来用不上,还不如不去学,成天郁郁寡欢,很不开心。

    那位德高望重的卫生院院长艾重青,看出了吴为的心思。有一天,他把吴为叫到面前说:“吴为,你想不想到成都中医学院去学习?”

    吴为听到后很惊愕,说:“当然想,但这怎么可能?”

    艾重青说:“你如想,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,他在成都中医学院教务处负责,好像现在是教务处的处长。他叫黄宗伟,我和他1957年在成都中医学院进修时是同学。他成绩好,早先留在学校搞教学,后来他当行政领导去了。你去,我让你带薪学习。”

    吴为听了非常高兴,连忙说:“如果艾老师能帮这个忙,我万分感谢!”

    艾重青说:“没关系,我给你写一封信,你去找他,他会帮助你的,他人非常好,肯帮忙。”

    于是,艾重青给他当年的同学黄宗伟写了一封信,交给吴为。

    吴为拿着艾重青的信,心里非常感激,一想到能有机会进一所大学里去学习,那种心情是不言而喻的。

    第二天,吴为徒步翻越那座高高的铁山,然后到了船城古镇赶车,从嘉乐市的三江火车站坐火车去了成都。

    到成都后,一瞬间,他感觉掉进了茫然不知所措的一条巨大的河流。这里车水马龙,人流和车流让吴为眼花缭乱。这是他第一次来成都,他是一个小山沟里来的人,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和这么多车。那些无轨电车让吴为觉得新奇无比。到了成都他才知道自己是一个乡巴佬,没见过大世面。他在火车站几经周折,总算坐上了到通惠门那条线的电车。电车走走停停,一会儿有人上,一会儿有人下,每到一个站,售票员就报着某某站到了。吴为怕走过了站,不知问了多少遍售票员,通惠门站到了没有。售票员是一个中年妇女,心还算好,耐心地告诉他,到了她会喊他。

    通惠门站终于到了,他下了电车之后,问了好几次街边卖东西的人,中医学院在哪里。人们给他指路,他一路前行,到了一个梧桐树掩映的大门外,赫然见一个大门上挂着一个吊牌,上面写着成都中医学院。吴为心一惊,难道我真的能跨进这所大学来学习吗?这是在做梦吗?怕不可能吧?

    吴为缓缓走进校门,他一路走一路看。这是一座古式建筑的大学校园,里面全是古式建筑的办公楼,屋顶上飞檐翘角,凌空而飞,给他的印象是小时候在儿童连环画上看到的古时候的黛瓦粉墙,亭台楼阁。

    办公楼内非常安静雅致。吴为问工作人员教务处在什么地方,工作人员告诉他,说在这栋楼上二楼的右手边。

    吴为踩着楼梯上去,只见二楼光线阴暗,办公室很多,虽有人办公,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话都较小声。他来到插有教务处牌子的办公室外,门微微开着,他在门口轻轻敲了一下门。

    里面有一个醇厚的男中音应道:“请进。”

    吴为进办公室一看,一位面色光洁红润,一脸福相的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招呼他:“你好,你找谁?”

    “我找黄宗伟处长。”吴为回答说。

    “我就是,请坐。”一脸福相的中年男人答道。

    “啊,是你。我这里有一封信,是艾重青老师写给你的。”吴为说着,拿出那封信来。

    “哦,好好。是艾重青,当年我们在一起进修时是同学,也是好朋友。进修结业后,我留校,他回到地方上工作去了。他给我写过很多次信,我们常有通信联系。”黄宗伟处长一边接过吴为交来的信,一边拆开来看。

    这时,屋子里安静了下来。黄宗伟在认真看信,信的内容有两层意思,一是叙旧;二是推荐他的学生吴为,到成都中医学院来学习,希望老同学帮一下忙。 (待续)